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鲜花(229) 鸡蛋(1)
发表于 2012-12-11 21:4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       今年夏天看欧洲杯的时候,,白日睡觉倒时差,等欧洲杯看完了,时差却一时倒不回来,生物钟紊乱了。
   半夜醒来,百无聊赖,手机百度先秦诸子。老子,庄子,孙子,老庄孙子。

     读了一篇《庄子·徐无鬼》,看到这么一段:
   庄子送葬,过惠子之墓,顾谓从者曰:“郢人【1】垩【2】慢【3】其鼻端若蝇翼,使匠人斲【4】之。匠石【5】运斤【6】成风,听【7】而斲之,尽【8】垩而鼻不伤,郢人立不失容【9】。宋元君闻之,召匠石曰:‘尝试为寡人为之。’匠石曰:‘臣则尝能斲之。虽然【10】,臣之质【11】死久矣。’自夫子之死也,吾无以为质矣,吾无与言之矣。”
     先给这段文字简单注释,助读。
  【1】郢:读”ying",三声,楚国国都,今湖北省江陵境内。这里代指楚国,郢人即楚人。
  【2】垩:读“e",四声,白土,即我们现在俗称的”大白“。可以用来烧制器皿,也可以装饰墙面。这个字我们大都从与恐龙有关的电影和文字中见到,白垩纪,地质时代名。
  【3】慢:通漫,动词,用泥涂抹。
  【4】斲:斫的异体字,斫:用刀、斧等砍。
  【5】匠石:石是人名,不是石匠。木匠的名字叫石。
  【6】斤:古代专指砍伐树木的工具,类似斧子,现在统称斧。
  【7】听:任凭,随,这里指漫不经心。
  【8】尽:使动用法,使垩尽。
  【9】失容:面容失色,指表情变化。
  【10】虽然:虽,虽然;然:这样。古汉语多单音节词,须细加分辨。
  【11】质:原意是抵押,动词,转义为名词:相对于刀,质就是砧板,相对于箭,质就是箭靶,引申为目标,对手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草币 +300 +10 收起 理由
玫瑰丽人 + 300 + 10 赞一个!

查看全部评分

鲜花(229) 鸡蛋(1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2-11 21:41 | 显示全部楼层
话说庄子参加葬礼,路过惠子的坟墓,庄子想起惠子,给同行的人讲了个典故,说从前有一群楚国的工匠,木匠瓦匠,给人盖房,这个抹灰的瓦匠不小心把白灰蹭在鼻子尖上了,回头叫木匠,来哥们,把这个给我整掉。
  木匠姓石,正拿着斧子干活呢(木匠这行在鲁班之前,工具很单一,只有一把斧子),丫随手照着瓦匠的脸上就是一斧子,嗖一家伙,削掉了瓦匠鼻子上的白灰,鼻子没咋地,完了俩人跟没事一样继续干活。
  这手艺。
  宋国国君听说这事,有点怀疑,有点好奇,还有点虎,啥都要比划。
  他把石木匠召到宫里,自己整点白灰抹鼻子上,叫那木匠:来哥们,把我这个也整下去。
  石木匠说哥你别玩我了,我整不了。国君说为什么呢。
  石木匠说我砍鼻子上的白灰没问题,但鼻子上抹白灰的必须是那个瓦匠。咱俩在一起年头多了,他了解我,我了解他,他相信我的手艺,我相信他的胆量,我才赶下斧子。
  现在丫早死了,换成大哥你,我怕这一斧子下去,你一动,你的鼻子就木有了,你鼻子木有了,我脑袋就木有了;我一担心这个,手就哆嗦,我手一哆嗦,即使你没动,你的鼻子也照样木有了,你鼻子木有了,我。。。
  庄子讲完故事,一指惠子的墓,说惠哥活着的时候,我跟丫唇枪舌剑掐了一辈子,就好比那对木匠和瓦匠,现在他死了,我再也没有辩论的对手了,我很寂寞。

鲜花鸡蛋

飘泊  在2012-12-12 09:00  送朵鲜花  并说:这故事翻得精彩,送朵鲜花鼓励一下
鲜花(229) 鸡蛋(1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2-11 21:43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 《庄子·徐无鬼》,鬼读“wei",畏的通假字。该篇为《庄子》杂篇,后人以开篇人名为题,这是符合文史惯例的。
   徐无鬼即徐无畏,徐无畏何许人,未考。
  《庄子·徐无鬼》挺长的,内容也很杂,写了十几段互不相关人和事。除了徐无鬼,还写了黄帝问牧童,庄子与惠子,管仲与齐桓公的对话,还写了吴王,南伯子綦等人物故事。

    说说惠子其人。
  百度“惠子”,出现很多日本AV女优,国人的文化取向,大不堪也。
  
    惠子叫惠施,先秦思想家,跟庄子生活在同一时代,比庄子大个二十多岁,他们俩是宋国的老乡。
  惠子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“名家”的创始人,提起惠子和名家,现在似乎名头没那么响亮了,殊不知惠子及“名家”在战国时期,可是跟“儒墨杨秉”齐名的“显学”。

  提一件事大家或许熟悉,就是“合纵”与“连横”。苏秦,张仪知道吧,其实惠子是“合纵抗秦”运动最早的倡议者和组织者。而苏秦掌六国相印,那都是后来的事儿了,跟惠子学的。
  后来张仪,苏秦之流的政治主张自成一家,即“纵横家”。
鲜花(229) 鸡蛋(1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2-11 21:45 | 显示全部楼层
惠子博学善辩,在中国古代哲学上颇有建树。他长期在魏国为相,也在其他诸侯国做过官。
惠子主张魏楚齐等国联合抗秦,此为“南北合纵”;张仪则主张各国单独与秦国交好,此为”东西连横“。他们各自游说诸侯,此消彼长,各有胜负,在风云际会的战国历史上,留下很多故事。
惠子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,后人只能从《庄子》,《韩非子》和《吕氏春秋》等先秦著作中,了解他的思想和事迹,其中,《庄子》记录的最多,后世研究惠子学说,主要依据《庄子》。
他们的人生观和政治主张截然不同,庄子是他最强大的争辩对手,也是朋友。

鲜花(229) 鸡蛋(1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2-11 21:49 | 显示全部楼层
        再插一句:儒墨杨秉
  《庄子徐无鬼》中,庄子跟惠子有段对话提到这个词:“庄子曰:“然则儒墨杨秉四,与夫子为五,果孰是邪?”
  儒家,墨家,我们都知道了;杨是杨朱,“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”的那个杨子。

    这个“秉”是谁?
  先秦诸子中没听说过“秉”,百家中也没有“秉”这一家,从庄子的话中推断,“秉”一定是跟儒、墨、杨及惠子齐名的当世显学。
  醉笑才疏学浅,孤陋寡闻,望文生义一回:秉字是个会意字,甲骨文的写法是“手持禾”,会不会指的是诸子百家中的“农”家呢?

    冷笑说:“秉”一般指公孙龙。公孙龙字子秉,战国时期“名家”另一流派的代表,与惠子齐名。但生活的年代不对。惠子死于公元前317年,这时公孙龙才3岁,庄子和惠子对话中的“秉”,不会是他。

    又或者,《庄子》一书是庄子的学生整理编辑的,收入了后来的流行词“儒墨杨秉”?也未可知。
  
    亟盼方家赐教,望眼欲穿。
鲜花(229) 鸡蛋(1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2-12-11 21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回到《庄子·徐无鬼》。
  从庄子讲的这个寓言故事里,我们可以领悟许多东西。关于默契和信任,关于对手和争辩。
  争辩如果不在一个层次上,则鸡同鸭讲,不仅毫无意义,更是一种伤害,互相伤害。
  
    庄子是讲故事的高手,他善用比喻,无论人物对话还是故事都十分生动,丫非常善辩,思路开阔,口若悬河,“其文汪洋辟阖,仪态万方,晚周诸子之作,莫能先也”(鲁迅语)。庄子讲过好多寓言,深入浅出,汉语中好多成语典故都出自《庄子》。

    我个人比较崇尚儒家的积极进取精神,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鼓捣庄子纯属娱乐。
   
    谨以此贴,与漂泊版主交流,望指正。
    【欧窝】
鲜花(4174) 鸡蛋(0)
发表于 2012-12-11 23:25 | 显示全部楼层
醉笑算是找对人了呢。{:soso_e179:}
希望在这个版块,多点读书的讨论。
欢迎醉笑常来,谢谢你给大家带来一股学风了。{:soso_e181:}{:soso_e160:}
鲜花(644) 鸡蛋(2)
发表于 2012-12-12 09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-12-11 21:43

 百度“惠子”,出现很多日本AV女优,国人的文化取向,大不堪也。

这个可以理解。你让全世界的男人去选择看AV片或者庄子惠子辩论赛,AV片会绝对压倒性胜利。这不完全是中国这样,全世界都是这样。毕竟老子也说,绝圣弃智。
鲜花(644) 鸡蛋(2)
发表于 2012-12-12 09:14 | 显示全部楼层

礼崩乐坏, 所以少了很多禁锢,春秋战国反成了中国思想的第一个高峰期。中国文化的特质在那个时候奠定。醉笑同志看了不少先秦诸子,有时间多给我们谈谈诸子。

2千年前的庄子居然能有这么深远的思想。令人叹服。
鲜花(644) 鸡蛋(2)
发表于 2012-12-12 09:22 | 显示全部楼层
醉笑陪君三万场 发表于 2012-12-11 21:49
再插一句:儒墨杨秉
  《庄子徐无鬼》中,庄子跟惠子有段对话提到这个词:“庄子曰:“然则儒墨 ...

这秉作农家,因为有点象形,我觉得这可能性太小。

冷笑说的是公孙龙,因为子秉,似乎比较合理。估计庄子大多数应该都不会是庄子本人所写吧,所以学生弟子记载庄子生前话,误把公孙先生加进去也有可能。当然还有可能是其他的某家。

个人胡乱的一点看法

鲜花鸡蛋

醉笑陪君三万场  在2012-12-12 15:02  送朵鲜花  并说: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,送朵鲜花鼓励一下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GMT+8, 2024-6-2 17:05 , Processed in 0.038727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