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鲜花(59) 鸡蛋(0)
发表于 2017-3-30 13:5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马腾的选择

      《三国演义》里面的马腾可是曹操的眼中钉、肉中刺,因为他在天子诛曹密诏上签名。

      操谓程昱曰:“今董承等虽诛,尚有马腾、刘备,亦在此数,不可不除。”昱曰:“马腾屯军西凉,未可轻取;但当以书慰劳,勿使生疑,诱入京师,图之可也……”(节选自《三国演义》第24回)

      程昱为曹操设定了对付马腾的计划:不要轻易出兵征讨西凉地区,而是暂时安抚马腾,以后再将其诱入许昌并诛灭之。

      由于此时的曹操还未平定北方,暂时没有余力顾及马腾。不过,在赤壁之战以后,荀攸提出了近似于程昱的计划,被曹操采纳。

   荀攸曰:“以愚所见,不若降诏加马腾为征南将军,使讨孙权,诱入京师,先除此人,则南征无患矣。”操大喜,即日遣人赍诏至西凉召马腾。(第57回)

      马腾该如何作出选择?

      我们先来分析马腾所处的具体环境:

      一、马腾长期镇守西凉地区,屡建战功,在当地军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。曹操在未能完全平定内地的前提下,要千里迢迢地征讨马腾,无论在地利上还是人和上都将面临巨大的困难。并且,如果曹军主力长期陷于西凉,内地的反曹势力肯定不会坐视不理。为了避免出现多面受敌的被动局面,曹操在很少时间内并没有对马腾动兵。换句话说,马腾坐镇西凉,拥有可以长期固守的有利条件,他有资格静观天下局势的变化再作出合理选择。

      二、但是,正因为西凉远离内地,也极大地限制了马腾。自己既然在天子诛曹密诏上签名,可距离主要敌人曹操又那么远,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呢?马腾心里知道,如要率军从西凉进取中原,也将面临巨大的风险。何况,自己不可能把所有军力都用来对付曹操,总要有人留下保卫西凉吧。只有等刘备等反曹势力对曹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性战役后,马腾才有充分信心亲率大军大干一番。可惜,这样的机会迟迟没有到来。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马腾在焦急地等待机会。

      当日奉诏,乃与长子马超商议曰:“吾自与董承受衣带诏以来,与刘玄德约共讨贼,不幸董承已死,玄德屡败。我又僻处西凉,未能协助玄德。今闻玄德已得荆州,我正欲展昔日之志,而曹操反来召我,当是如何?”马超曰:“操奉天子之命以召父亲。今若不往,彼必以逆命责我矣。当乘其来召,竟往京师,于中取事,则昔日之志可展也。”马腾兄子马岱谏曰:“曹操心怀叵测,叔父若往,恐遭其害。”超曰:“儿愿尽起西凉之兵,随父亲杀入许昌,为天下除害,有何不可?”腾曰:“汝自统羌兵保守西凉,只教次子马休、马铁并侄马岱随我同往。曹操见有汝在西凉,又有韩遂相助,谅不敢加害于我也。”超曰:“父亲欲往,切不可轻入京师。当随机应变,观其动静。”腾曰:“吾自有处,不必多虑。”(第57回)

      从原文我们可以看出:围绕去不去许昌的问题,马腾一时还拿不定主意。马超建议父亲去,马岱提出反对意见。最终,马腾还是选择去许昌!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?

      其一、马腾是忠义之士。他尽管知道当今汉天子已经被曹操控制住,但曹操毕竟是用天子的名义来宣召他,他如果不去,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会以“逆命”为借口来攻击他。这样,恪守传统道德的马腾在心理上难以承受。

      其二、正如前文所分析,马腾长期偏居西凉,不易接近曹操,难以施展自己的抱负。现在,借用天子宣召的机会去面见曹操。一旦把握好时机,说不定还有直接搞掉曹操的可能性,高风险和高收益是并存的。

      其三、马腾没有听从马超提出的“尽起西凉之兵”前往许昌的建议。一方面是西凉还需要人守卫,另一方面也不想把声势造得太大(马腾真的率西凉军主力来,曹操肯定要层层设防,那就可能演变成大规模的战争了)。当然,马腾过分自信了!他认为只要有马超和韩遂留在西凉,自己万一落入曹操之手,曹操也不敢加害他。其实,这种自信的理由是不充分的:西凉集团能占据一方,但在综合实力上和曹操比起来,仍然处于劣势。曹操一旦真的拿住马腾,根本不会因为西凉集团有那么点实力就不敢杀害马腾。

      马腾踌躇满志地前往许昌,他和曹操都在互相算计对方。不过,命运之神不照顾马腾,让曹操笑到了最后。
鲜花(1125) 鸡蛋(0)
发表于 2017-3-30 15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跟着读历史了哦

点评

谢谢捧场!  发表于 2017-3-30 16:03
鲜花(279) 鸡蛋(0)
发表于 2017-3-30 16:46 | 显示全部楼层
本帖最后由 冷书生 于 2017-3-30 16:49 编辑

战线长,给养困难,马和曹皆有这样的现实问题,所以,困难系数,二人都差不多.马能暂时拥兵自重,一方面是马有血诏,另一方面,曹操的假想敌,马还没入曹的法眼,只有刘皇叔,才是曹的劲敌.可以这么说,马只是一个地方割据势力,且西凉又是偏远地,如何发展,对于曹的大棋,根本没有影响.反观刘皇叔,则不一样,他有号召全国的影响力.从这一点看,刘曹的政治高度,较之袁,孙,马等,高得不以里计.曹以挟天子以令诸侯,刘以皇叔身份笼络人心,这就是眼光,这就是境界.

曹以天子的名义,招马来许昌.如马不去,则有反叛之实.如果去,又有生命之忧.这的确两难.董能驱兵长入,那是因为有诏.如果无诏,恐也难成其事.马超起大军长入,这,只能算是莽夫之勇,因为,西凉之地那点经济,经得起几折腾?可能兵未败,地盘已尽失了.老马的选择是对的.正如老师所分析一样,老马受诏而去,至少有两点有益,其一,政治上得先机.其二,表马是忠心拥汉,在天下人面前,赢得好感.后来,毛接受蒋的邀请,有异曲共工之感.只是,老马未有好的谋士,而毛却有周这样的黄金搭档,当然,成败是不能相提并论的.

总看到一些人,喜欢评价三国的名将,其实,真正厉害的,非五虎,而是谋士.刘得诸葛,孙得子敬,曹得郭嘉,终成三国局面.因为他们都是战略家,是方向的制定者,五虎,不过是实施和完成的人罢了.

好了,说了些题外话,打打边鼓,呵呵,引玉之功已完,先闪

鲜花鸡蛋

自励  在2017-3-30 21:41  送朵鲜花  并说: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,送朵鲜花鼓励一下!
鲜花(59) 鸡蛋(0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3-30 21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冷书生 发表于 2017-3-30 16:46
反观刘皇叔,则不一样,他有号召全国的影响力.

曹操连饮数杯,不觉沉醉,唤左右捧过笔砚,亦欲作《铜雀台诗》。刚才下笔,忽报:“东吴使华歆表奏刘备为荆州牧,孙权以妹嫁刘备,汉上九郡大半已属备矣。“操闻之,手脚慌乱,投笔于地。程昱曰:“丞相在万军之中,矢石交攻之际,未尝动心;今闻刘备得了荆州,何故如此失惊?”操曰:“刘备,人中之龙也,生平未尝得水。今得荆州,是困龙入大海矣。孤安得不动心哉!”(《三国演义》第56回)

刘备不愧是人杰,因此曹操在获悉刘备占据荆州的消息后手脚慌乱,投笔于地。
鲜花(51) 鸡蛋(0)
发表于 2017-4-4 20:15 | 显示全部楼层
楼上二位惺惺相惜,这样对谈才有趣味。

鲜花鸡蛋

自励  在2017-4-4 20:43  送朵鲜花  并说: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,送朵鲜花鼓励一下!
鲜花(15) 鸡蛋(0)
发表于 2017-5-9 12:10 | 显示全部楼层
楼上三位说得都有道理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GMT+8, 2024-6-2 12:36 , Processed in 0.064054 second(s), 30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