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收藏本站
鲜花(20) 鸡蛋(0)
发表于 2013-8-23 11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注册

x
本帖最后由 漠寒 于 2013-8-23 11:50 编辑

      过桥米线这个云南风味小吃,在我们陕西汉中也有,只不过是米线和麻辣汤料、三鲜汤料弄好一起吃的。小时候吃,我很是好奇,问过许多人,为什么这米线,叫“过桥米线”,连店铺的老板也答不上来,我就大失所望,再加上吃了这米线饿的很快,所以从那以后不再喜欢吃。

     我和过桥米线的再次结缘,也是源与2011年国庆前后前往云南过桥米线的创始地南湖旅游开始的,亲身感受了那里过桥米线的文化内蕴,心生悸动,对过桥米线也牵出了儿时的记忆,旧情难忘。

     过桥米线在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几乎是家喻户晓,而且至今流行最广的有两个版本传说。一是说很久以前一位妻子心疼丈夫苦读,引起身体瘦弱,宰杀了自己养的肥母鸡,炖了鸡汤去给南湖小亭里读书的丈夫送饭,路过一坐小桥是感觉体力不支,慢慢晕倒在地,可巧丈夫出来看见了,心疼的把妻子抱到小亭子里歇息,妻子慢慢苏醒过来,才记起了晕倒前搁在桥边的陶土瓦罐里的鸡汤与篮子里的米线,赶忙叫丈夫取来,发现汤依然滚烫,加入米线吃起来清香爽口,丈夫感动妻子恩爱,以后更加苦读诗书,中了举子。在庆贺宴会上丈夫感恩妻子就以鸡汤米线待客,前来贺喜的嘉宾问起这道好吃的小点,叫什么名字,丈夫笑对妻子,妻子记起了每次送饭都要路过南湖一座小桥,随脱口就说“过桥米线”,自那以后“过桥米线”风靡大江南北,这段夫妻佳话也为之也流传;另一个版本是妻子心疼丈夫,觉得每次送去的饭都凉了,丈夫日见消瘦,就煮了鸡汤前往,因为鸡汤里面的油封住了汤面,到了南湖小桥的亭子依然滚热,丈夫也就吃上了热腾腾的午饭,后来励志发奋读书,金榜题名的故事。更有五六个版本之说,不一一赘述。我却更喜欢这第一个版本的传说,显得故事情节起伏,夫妻互动情深的场景历历在目。那个南湖,如今可是小桥甚多,亭台湖心掩映在一片蓝蓝水面里,小船游弋情侣对对,却听不见了书生苦读的朗朗声,也未目睹那一脸憔悴的妻子莲步小桥手提鸡汤米线的场景,给我无限的惆怅和感叹。

     过桥米线,当然属于云南红河州(蒙自)的最为有名,其中体育场门口的东昌羊肉米线当地市民有口皆碑,另外就是去南湖方向的一条小巷 ——大梓园,对米线的吃法演绎到了极致,有麻辣米线、三鲜米线、鸡汤米线、羊肉米线、鳝鱼米线、狗肉米线、素米线、凉拌米线等等,让我看的直流口水,决心下次再去此地,定然挨个的品尝。其实,这种深巷子里的小吃才最地道,就如到青岛去要去劈柴园吃海鲜一样,大的酒楼却未必正宗;可是,在外地游客的心目中,过桥米线最负盛名的当属于桥香园的米线了,因为店面排场、阁楼飞檐高耸,店内小桥流水,翠竹红花,金鱼游弋,其环境优雅、场面宏大,招待远方客人很是给力,主人也觉得很有面子,所以生意特别火爆。假如你掐点正好赶到中午12点前去,就会看到大厅、阁楼上座无虚席,正面舞台上20多位少数民族的花季姑娘载歌载舞,宾客一边吃着各色的米线,一边赏着节目演出,很是惬意,会给人天上人间仙境一般的感觉,一顿米线吃的让人好生留恋。

     过桥米线几乎成了当地百姓的风味小吃,这座中国最大的少数名族自治州红河,有450万人26个民族之多,可是不管是啥民族几乎家家吃、天天吃,百吃不厌,后来我才知道和这个云贵高原的气候有关,吃了人不上火,口不干燥;这就犹如陕西的面皮、新疆的手抓羊肉、拉条子,河南的面食、胡辣汤,兰州的拉面、洋芋搅团、湖南的湘菜、擂茶、东北的蘑菇炖鸡仔、猪肉炖粉条一样,深入百姓之心。可是我天天下馆子吃,也不是个事,总觉得这米线虽好,却不合西北人的口味。为此,我就请教了哈彝族的李大姐(房东)问了一个缘由,这才觉得不管什么饮食,诀窍其实很简单,就如发明家和幻想家是一步之遥一样的,一点就透。也不一定非要熬制鸡汤、骨头汤等等那么繁琐。李大姐说,可以炒点韭菜、青椒、瘦肉等等,烧一个西红柿黄瓜片汤,再把冷了的米线在开水里过一下,加进汤里吃就是一道三鲜美味米线,你更可以随心所欲的炒点其他荤菜调进去。一家三口一顿早餐的成本,绝对不会超过5元,绝对比得过饭店里花上54元的好吃,更不比桥香园里的28元一碗 、 68元一碗 、128元一碗的味道差到哪里去;差的也只是没了那歌舞、那场面,没了那脸盆大的海碗,没了保持100°高温的各类肉汤与各色小菜,也不是加的生鹌鹑蛋、生羊肉片即刻烫熟的那种亲自操作的意趣,反正在家里做就是追求的朴素、对口、好吃;所以,后来我在昆明滞留的四个月里,就自己创新了一些符合西北人口味的排骨米线、肥肠米线、酸辣米线等等,妻子也乐的合不拢嘴,尽情的大快朵颐。

      过桥米线作为哈彝族、彝族人民饮食文化的瑰宝,如今已经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,据说已经上了人民大会堂的国宴,招待中外来宾。过桥米线也随着清朝滇南蒙自(红河州)的那个美妙传说飞跃了各大洲,在华夏后裔的异国时空里散发这祖国的饮食味道。亮亮的米线如春季丝雨,条条的米线过碗搭桥,牵动了龙的情愫、亲的柔肠,更是记起了七彩云南那个美丽的地方。

      过桥米线在南湖小桥亭子里的那个传说,穿越历史的天空,演绎了夫妻恩爱携手人生,不离不弃的美好画面。过桥米线如今成了哈尼族、彝族饮食文化的冠名品牌,也成了夫妻情深的美好意象。过桥米线如今正在时代的潮流里,丰富新的内蕴,拓展情谊的长线,友好的红线,更牵动了华夏儿女的那根乡情之线。

评分

参与人数 1草币 +300 +10 +10 鲜花 +10 收起 理由
红影 + 300 + 10 + 10 + 10 赞一个!

查看全部评分

鲜花(805) 鸡蛋(7)
发表于 2013-8-23 12:52 | 显示全部楼层
{:soso_e163:}大手笔,欣赏了。
鲜花(199) 鸡蛋(24)
发表于 2013-8-23 13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{:soso_e163:}辛苦了
鲜花(20) 鸡蛋(0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8-23 14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鲜花(20) 鸡蛋(0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8-23 14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
谢谢!问好:
鲜花(665) 鸡蛋(3)
发表于 2013-8-23 16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一种民间小吃,因一段美丽的故事,而广为流传。文化与小吃本身的美味相得益彰。
围绕米线的民间风情和场景描述倒见作者游历之广和心思之巧。
文章结构严谨,语句顺畅。好文。赞。
鲜花(5) 鸡蛋(0)
发表于 2013-8-23 16:26 | 显示全部楼层
【惹草】赛貂禅 发表于 2013-8-23 15:52
这漠寒一个过桥米线写了这么多的字,着实的人才,哪天写一写这赛貂蝉的是呢?

谢谢赛貂蝉了,终于可以能说话了。这个论坛,急S人。看你在这看散文,赶来致谢!
鲜花(665) 鸡蛋(3)
发表于 2013-8-23 18:47 | 显示全部楼层
云南,彩云之南,一个很向往的地方。
鲜花(20) 鸡蛋(0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8-24 06:53 | 显示全部楼层
【惹草】赛貂禅 发表于 2013-8-23 15:52
这漠寒一个过桥米线写了这么多的字,着实的人才,哪天写一写这赛貂蝉的是呢?

等我哪天弄清楚你真身以后,一定给你写字。
鲜花(20) 鸡蛋(0)
 楼主| 发表于 2013-8-24 06:54 | 显示全部楼层
红影 发表于 2013-8-23 16:11
一种民间小吃,因一段美丽的故事,而广为流传。文化与小吃本身的美味相得益彰。
围绕米线的民间风情和场景 ...

红影首版谬赞了!我就是瞎胡闹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
GMT+8, 2024-6-2 14:03 , Processed in 0.067980 second(s), 25 queries , Gzip On, Redis On.
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